有人被官府所害,被逼无奈入得梁山;有人仰慕“替天行道”的旗号,主动投奔梁山;有人却是受了算计,不得已加入梁山。人称“河北三绝”的“玉麒麟”卢俊义,正是因为中了吴用的计谋,无奈成了梁山中人。他原本有着让众人羡慕的生活,却由于自己的性格脾气,导致人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王望如曾批《水浒》:指责卢俊义“不该有福不享,无端好使枪棒,名震京师,结果被逼上梁山做了强盗。” 卢俊义将一手好牌打得稀烂,这其中自然有他人的问题,但卢俊义自己也要负大部分责任。
他人出场总是要依靠一些铺垫,来承托其智勇或者忠义。如鲁智深登场,便三拳打死了镇关西;武二郎露面,便景阳冈捶死了白额虎。晁盖、吴用等人用智取得了生辰纲;宋江、朱仝为义放跑了晁天王。然而,卢俊义未见其人,只闻其声,便成了他人仰慕的对象。闲聊间,龙华寺的大圆和尚聊起了卢俊义,说他是河北三绝,一身好武艺,棍棒天下无双。一番说辞,瞬间勾起了宋江的兴趣。如今晁盖去世,宋江想要登上寨主之位,又怕其他英雄不服。于是便想拉卢俊义入伙,一是因为卢俊义武功高强,可以压制住梁山中那些桀骜不驯之辈;二是此时梁山形式已成定局,卢俊义人单力薄,上山后无法动摇自己的位置,只会成为自己的臂膀。吴用猜出了宋江的心思,于是自愿下山,要算计卢俊义一番。吴用扮作算命先生,李逵装成哑巴书童,一入大名府便摇铃吆喝,径直前往卢俊义家。此时的卢俊义,尚不知大劫将至。听闻有人在院前算命,他好奇心起,便想要一探究竟。所谓君子问灾不问福,卢俊义虽为大名府豪富,可最近心中总有不安,如今有人解惑,方能了却一桩心事。吴用此人,最擅长操纵人心。想当初,吴用略施小计,便将杨志玩弄于股掌之间。如今吴用依旧三言两语,便让卢俊义不知不觉间,信以为真。吴用告诉卢俊义近期将有大难,若想避祸,便要去东南方巽地一千里外。卢俊义原本不信,可吴用又利用自己正话反说、顺势而为的特长,将卢俊义的顾虑全部打消,让他对自己的话深信不疑。吴用一走,卢俊义便想前往泰安避难。然而,无论是燕青还是李固,甚至是夫人贾氏,都觉得此事蹊跷,不可前去。可卢俊义却认为,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若是真遇贼人,凭自己的武功,也能保得全身而退。有的人就是这样,越是自我感觉优秀,越是听不进他人的建议。这种盲目自信,源自于卢俊义与身边人能力与地位的差距。在他的潜意识中,自有一种优越感,别人给出的建议若与之相左,他便会有一种条件反射般的抵触。其实,卢俊义真正关心的从不是事实的本身,而是那个自以为是的“真相”。
卢俊义的武功固然高强,可他所有的谋划,都在吴用的算计之中。卢俊义本想前往泰安,既能避祸,又可经商,一举两得。可途经梁山水泊,却想起来燕青的话语来:“此去山东泰安州,正打从梁山泊边过。近年泊内,是宋江一伙强人在那里打家劫舍,官兵捕盗,近他不得。”卢俊义心想,自己枪棒无双,不如趁机将宋江等人降服,以此为功,请封受赏,方得平生所愿,封妻荫子。于是,他弄了四根竹旗,上书道:“慷慨北京卢俊义,远驮货物离乡地。一心只要捉强人,那时方表男儿志。”然而,卢俊义太过自负,他是棍棒无双不假,可梁山好汉又岂是易于之辈。卢俊义面对梁山众人,终是力有不逮,乘船逃走时,被浪里白条张顺活捉,缚上梁山。本以为,梁山众人要生吞活剥自己,可迎来的却是意想不到的恭敬,希望卢俊义能留在梁山。可卢俊义家中财产无数,又有娇妻相伴,怎会投靠梁山这个贼窝。吴用得知此刻卢俊义心有期盼,必不会归心,唯有将他希望打碎,才能收服其心。于是,吴用留卢俊义在山中,却将李固与下人放回家中,并告诉他们,卢俊义反已是事实,让他们早做打算。卢俊义被留在梁山一住便是两月,等到时机成熟,宋江等人才将他送下山去。卢俊义归心似箭,一心想着与家人团圆。然而,这几个月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管家李固霸占了他的家产与妻子,并将燕青踢出家门。如今的卢俊义,已成为朝廷通缉要犯。卢俊义看着沦为乞丐的燕青,实在不信妻子与手下的背叛,只能固执相信是燕青的过错,来换取一丝自欺欺人的安慰。卢俊义又一次冲动而为,直接回家选择质问妻子。可结果如同燕青预料的一样,李固早与官府串通,做好了埋伏,只要卢俊义回家,便难逃一死。幸有燕青忠心,护住了卢俊义,后又有梁山众人智取大名府,才保住了卢俊义的性命。卢俊义家破人亡,天下已无他立足之地,只能如宋江、吴用所愿,加入梁山。经此一役,卢俊义渐渐收敛了性格,不再刚愎自用,不再冲动好事,而是对人生,对未来有了新的打算。人生在世,总会遇到未知的事物,冲动好事,只会遭遇失败。若前途未知,真相不明,我们能做的只有步步为营,立定向前。人生总是在起伏中度过,用低调换取平静,用谨慎迎来结果。
当初卢俊义死活不愿入梁山,如今别无他法,只能与梁山众人,同舟共度。宋江二话不说,便要将梁山头把交椅让于卢俊义,可这把交椅却不是卢俊义可以承受的。一来宋江对卢俊义有救命之恩,二来卢俊义新入梁山,声望不足以服众。卢俊义声称,只愿为宋江执鞭随镫,做一小卒,以报答救命之恩。虽然卢俊义如此放低身价,可是宋江依旧对他有所顾虑。因为当初晁盖被史文恭杀死,曾有遗言:“如有人捉得史文恭者,便立为梁山泊主。”果不其然,卢俊义一出手便擒得史文恭,可这个烫手的山芋,却又让卢俊义陷入两难之境。卢俊义彻底明白了宋江、吴用的用心。抓拿史文恭只是表面文章,宋江更想知道,是他的真心实意。宋江要看他是否以此为契机,选择拉拢晁盖一派,与自己分庭抗衡;还是选择投诚,彻底依附自己,无有二心。其实,卢俊义在上梁山时,便做好了选择。他明白,若想将来有翻身之机,只有依靠宋江的大局谋划。于是,卢俊义以史文恭为投名状,彻底归附了宋江,投桃报李,宋江也顺势让他做第二把交椅。在之后的日子中,卢俊义一切决策,都以宋江马首是瞻。征伐大辽,卢俊义以一敌四,战胜了耶律宗霖,吓跑了其他三人。征讨“田虎、王庆、方腊”时,卢俊义更是威风八面,被他擒拿、斩杀的大将,不计其数。最终,在平定方腊之后,他被朝廷封为武功大夫、庐州安抚使兼兵马副总管。作家沧月说:“人生是一场负重的狂奔,需要不停地在每一个岔路口做出选择,而每一个选择,都将通往另一条截然不同的命运之路。”成年人的世界,从没有容易二字,每一个想法,每一步决策,都决定了一个人未来的样子。
成功后的卢俊义,欣喜若狂,面对燕青提出的“退隐”,他实在无法接受。自己忍耐、退让数载,不正是为了此时的功名利禄,光宗耀祖。在朝廷之人看来,他与宋江、吴用不分你我,自然也成高俅、杨戬的眼中钉,肉中刺。卢俊义的喜悦尚未褪去,便又一次落入了他人的谋划算计之中,最终中毒而亡。有人说,卢俊义是一个单纯不识人间险恶的理想主义者。他的小心思始终在别人的算计之中,兜兜转转一生,依旧是一无所有。一个人真正的收获,从不是名利地位,车马喧嚣,而是内心的强大,自我的主宰。
|
CopyRight © 2016-2022 HuaChaoqq.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