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连载 故事 第5章:意想不到的身世 赐卿良辰
赐卿良辰-第5章 意想不到的身世+ 查看更多
赐卿良辰-第5章 意想不到的身世
+ 查看更多
作者:月落
2022-04-13 22:42
前情回顾: “你自己进来吧。”里面是师母的声音,听起来有些奇怪。 怎么了啊? 沈连翘打开柴门进去。 第5章 意想不到的身世今日她出门前,特意洗掉了容婆婆为她试化的妆容,换上自己的衣裙。 虽然颜色暗淡些,但在夫子面前,更自然,更清爽。 夫子不在家,师母在卧房。 刚刚觉得声音奇怪,是因为师母躺着应声。 “师母怎么了?” 卧房和中堂隔着一道屏风,上面绘着挺拔的翠竹。 沈连翘透过屏风向里看,见师母对她摆手,才敢走进去。 “连翘,”师母面有病容,勉强挤出一点笑,“用饭了吗?等夫子回来,给你盛吃的。” 连翘以前饿得太狠,就会跑来这里给夫子煮茶。 然后趁夫子高兴,捏几颗蜜饯吃。 师母每日给夫子煮一颗蛋,夫子说不爱吃蛋黄,留给连翘吃。 一个蛋黄,就能顶一天饿。 但连翘今日吃得很饱,于是中气十足道:“学生不饿,夫子去哪里了?” 师母的神情有些局促。 “这两个月……”她嗫嚅道,“各家都有难处,学生们都没交束脩。” 沈连翘明白了。 夫子是专职讲学的。 小到垂髫稚子,大到而立书生,只要送一份束脩,都能在这里学习。 夫子没有田地,这是他唯一的收入。 如今青黄不接闹灾荒,大家饥肠辘辘,束脩也就没了。 “夫子他……”沈连翘比师母更不自在,但还是硬着头皮问道,“去了上东门吗?” 上东门外,是朝廷赈灾施粥的地方。 每人每天可去盛一碗粥。 夫子是读书人,教导她持身清正,自强不息。 可如今竟要跟灾民一起排队领粥了。 或许师母也不是病了,是饿得没力气,只能躺着。 室内的气氛一时有些尴尬。 中堂的另一边就是厨房。 沈连翘走过去,掀开锅盖,见里面空空荡荡。 “我给师母您带来两个馒头,”连翘道,“我找了事做,东家给的,不是我偷的。” 她家里穷,夫子知道。 莫名其妙送馒头,夫子会问个究竟。 “连翘……”师母哑着嗓子,唤了她一声。 像感动,又像难为情,更多的是无力。 “我去寻夫子回来,”连翘道,“城外乱得很。” 城外的确很乱。 领粥的队伍一里长,插队的、骂人的、抢粥的,混乱不堪。 官府发粥的人趾高气扬,常常对百姓又打又骂。 “粥被抢了?” “关我什么事?活该!” 指望着这一口粮食,大家只能忍气吞声。 “求官爷行行好,再给一碗吧。” “滚你娘的!” 那个求粥的人被差官一脚踢开,头破血流,碗也烂成两半。 沈连翘对这些场面早就见怪不怪,但她的老师可不一样。 人群里一眼就能找到夫子。 他站得那么笔直,虽已至不惑之年,脾气还是那么大。 “户部奉皇命施粥,领薪俸、食赋税,竟视百姓如刍狗,呼来喝去无故责打。你们的上官是谁?鄙人定去举告!” 夫子瘦而挺拔地站着,面对站在台阶上居高临下的差官,浑然不惧。 他的声音洪亮,虽然拿着空碗,却如手持笏板。 “哟你个臭教书的,竟然敢告我!” 一把汤勺高高扬起,向夫子头顶砸来。 与此同时,一块板砖也飞起来,向差官砸去。 沈连翘本来不想管的。 她想偷摸把夫子拉走,告诉他家里有馒头了。 平头百姓不与官斗,这么些年她忍气吞声习惯了。 有些滑头,也有些寻常百姓的小智慧。 但对方敢打她的老师,就绝对忍不了。 夫子曾教她不能逞匹夫之勇,但沈连翘一直觉得,动手还是比动嘴管用。 她没什么兵器,只能弯腰捡块砖头。 她也不会什么功夫,就只能狠狠砸向差官。 那差官的勺子还没拍下来,余光看见飞来一块砖头。 他惊慌地躲避,一头扎进大锅里。 “完啦完啦!”沈连翘大喊起来,“差官自己抢粥喝了!” 人群轰地围过来。
没人想把差官捞出来,大家都忙着从锅里挖粥。 人太多,一度把好不容易起身的差官又按下去。 这边的混乱引起远处户部官员的注意,他们喊着跑过来,身后跟着卫士。 哄闹中,有个年轻人喊道:“打死这些恶官!” 沈连翘下意识往那个方向看了一眼。 百姓怎么敢打差官? 而且听起来,那人吃得跟自己一样饱。 那人也往沈连翘这边看。 四目相对,都觉得对方有些面熟。 沈连翘想起来,这是孔家的人。 小杌房里吃饭时,见过面。 孔家的人怎么会来领粥? 她来不及多想,被夫子拉出人群。 “你也来领粥?”夫子看着她问。 我来领你。连翘心道。 夫子一路都气哼哼的。 说是要写状纸,又说要敲登闻鼓,过了一会儿忽然又道:“若先太子还在世……” 他的愤怒更添几分悲恸,猛然摇头,终于憋住了要说的话。 先太子的事是禁忌,就连连翘这样的小姑娘都知道,更何况夫子。 连翘偷摸看了看夫子的脸。 虽然有些瘦,但夫子额头饱满、眉黑眼亮,方脸厚唇,留着寸许美髯,看起来也俊朗得很。 因为好看,生气的样子不是那么可怕。 “皇帝也不错啦,”连翘斗胆安慰道,“不是在施粥嘛。再过一个多月,田里粮食成熟,大家就饿不着了。” 夫子长叹一口气,看了看自己的空碗,又看一眼家的方向。 “为师窘迫至此,叫你笑话了。”他颓然道。 “学生交了束脩,”沈连翘眨眨眼,“放夫子锅里了。” 夫子果然有些意外。 “找了事做,”沈连翘立刻主动答,“一没卖身二没偷盗,夫子放心。” 夫子的神情有些不自在。 哪里有姑娘把“卖身”二字说得这么随便呢? 是自己这个做老师的错。 该先教她读《女诫》,再学《论语》。 如今教反了,总有些男儿气。 “就送夫子到这里,”沈连翘忽然停住脚,从衣袖中取出纸条,“请夫子教我,这些是什么字,什么意思。” 她说得认真,不像以前那样,带着玩笑的语气。 这些字刻在沈连翘的箱子底部。 她曾经誊抄过一遍,但夫子不答。 夫子那时候问她从哪里抄来的字糊弄他。 沈连翘不敢说,夫子没再问,但教她识字时,刻意避开了它们。 这几个字的字体也很奇怪,父亲也识字,却说不认识。别的人,沈连翘不敢乱问。 夫子接过纸条,一时间眉头紧锁。 “有些事,”他摇头道,“还是不知道的好。” “学生想知道,”沈连翘目光恳切,“学生十六岁了,知道怎么保护自己。” 那倒也是。 夫子想起她拿砖头的样子,机灵得很。 夫子把那个纸条交回沈连翘手上。 “其实很简单,”他的神情有些郑重,“只不过是秦时篆体,不太好认。” “是篆体啊。”沈连翘不懂什么是篆体,但还是跟着说。 夫子点头:“应该是刻在器物上的字吧,‘锦安八年,东宫弄璋,御赐之物’。” 锦安八年,东宫弄璋,御赐之物。 “什么意思?”沈连翘紧张得咬紧嘴唇。 夫子看着她,似乎也同样有些紧张。 “是说这件东西是锦安八年,皇帝赏赐的,为了贺喜东宫诞下皇孙。” 其实不仅仅是皇孙,还是皇太孙。 那时候先帝高兴,同臣子商量,要封太子的儿子做太孙。等太子继位,这个太孙就是新朝太子。 夫子微微仰头,看着树梢的乌鸦。 只是世事多变啊。 为什么? 沈连翘看着她敬重的老师,怀疑自己听错了。 她是女子,并非男子。 她是普通人,并未宫中皇族。 也就是说,这东西是别人的。 是偷的,还是抢的,就不知道了。 怪不得当铺不敢收。 偷盗皇族器物是死罪,他们敢收才怪。 不是自己的,是不是得还回去呢? “那时东宫的主人,”沈连翘问,“是现在的皇帝和皇后吗?” “不是,”夫子摇头,眼中有几分木然,“是先太子。” 沈连翘几乎咬破嘴唇。 先太子,就是那个不能提的禁忌。 她的身世,跟先太子有关吗? 那可是被烈火燃尽的一家人,是锦安十五年,最大的惨剧。 …… ![]() 阅读其它篇章:赐卿良辰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