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明代才子唐伯虎,可能大多数人对他的印象,都停留在“风流不羁”。
一直以来,“唐伯虎点秋香”的故事,经过影视剧的夸张和演绎,深入人心。
实际上,历史上真实的唐伯虎,不但没有“点秋香”的爱情游戏,反而人生悲情,命运很是让人唏嘘。
与祝允明、文征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与沈周、文征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
晚年因为皈依佛教,还有过“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诸多别号。
年少之时失亲人,困于孤苦无依;人到中年失功名,困于才华埋没;晚年痛失挚爱,又困于情感再无承载之处。
幸运的是,唐伯虎最终远名利,弃世俗,工书画,活出了自己独特的姿势。人生悲凉短暂低谷,重新崛起才更励志
因为祖上曾出过将军、国公,父亲对他寄予了厚望,教育上极为用心。他让唐伯虎拜在名师沈周门下,渴望其出人头地,光耀门楣。
他学业卓越,文章锦绣,在其他的才艺上也出类拔萃。十六岁参加考试就考了第一名,高中秀才,被时人颂为“孺子狂童”。
声名远播,唐伯虎结识了祝枝山、文征明等志同道合的朋友,还被周围的人看作潜力股,娶到了一位称心如意的妻子。
《论语》里说,任何事情都有“过犹不及”的潜在危机,盛极必衰乃是天道。
唐伯虎的命运也在短暂高光之后,急转直下。短短几年时间,经历了好友去世,自己生病,家业凋零,妹妹在婆家生活的也很不如意。
25岁这年,唐伯虎的命运跌入低谷,父母病逝,妻儿难产亡故,妹妹自杀,一年之内痛失了五位至亲。
备受打击,他开始颓废,先是自杀未遂,之后便整日眠花宿柳,喝得大醉,麻木自己。
这种状态,让他荒废了学业,也酒后失态,被提学御史方志撞见,罢免了参加考试的资格。
如此情景,急坏了好友祝枝山。祝枝山比唐伯虎大九岁。从唐伯虎十几岁的时候就与之相交,深知唐伯虎的父亲对儿子期待很大。
于是,他对唐伯虎说:“你读书有天分,你的父亲为你聘请名师就是希望你出人头地,有个好前程。如果因为遭遇挫折荒废人生,不苦读,你放弃了期待,将一事无成,你要有金榜题名的志向,就不应该如此。”
人生最大的幸运不是捡钱,也不是中奖,而是自始至终身边都有至诚的人给你陪伴、指引和扶持。
这份肺腑之言,给了唐伯虎前所未有的触动。父亲的愿望他想去实现它,自己的未来,他也想去主宰。内心的力量觉醒了,失去至亲的伤痛,从这刻起化作了拼搏的力量。
唐伯虎开始闭门读书,发奋努力,用了短短两年的时间,就重新拿回了考试资格,并如愿以偿高中“解元”。
人生难免起落,一个人被狠狠打倒过,再站起来,往往会有更清晰内心的目标,并最终在更有价值的东西上,找回自己。心灰意冷寄情书画,却让生命归于深刻唐伯虎虽然聪明,性情上却极为疏狂,注定了人生波折不断。
获得解元,捧唐伯虎的人多,他先是续娶了一位夫人,随后便夸下海口一定要拿到状元,实现“连中三元”的梦想。
结果却因为在赶考的过程中,认识了一个叫徐经的考生,又命运转折了。
徐经也很狂傲,他很钦慕唐伯虎,就在考前高调宣扬与唐伯虎交好,到了京城又和唐伯虎一起备了厚礼,去拜访了礼部右侍郎掌翰林院院事的程敏政。
没想到,这次考试题目很难,只有唐伯虎和徐经回答得好。有人就对他们的优秀,提出了质疑。
当时阅卷的时候,程敏政看到卷宗就称赞说:“这肯定是唐寅和徐经的答卷。”
卷宗是密封的,程敏政竟然能看得出是谁的试卷,联想到考前唐伯虎笃定地说自己一定高中状元,有人就参奏这次考试程敏政科场舞弊。
徐经、唐伯虎随着程敏政被查,被打入大牢。一开始,徐经屈打成招,说是自己为了高中买通了主考官程敏政的家奴,提前拿到了考试题目。后来徐经又翻供不承认,最后官方没拿到直接证据,这件事才不了了之。
可怜的是唐伯虎,功名被革除,丢了状元郎,老婆也和他离婚了。虽然最后唐伯虎无罪释放,被罢黜成了小吏,他却再也不想踏入官场半步。
心灰意冷,唐伯虎把心思放寄托在了诗词歌赋和吃喝玩乐上。
路遥在《人生》中写道:“我已经过了喜欢喧闹和炫耀的年龄,不再期待周围的人的鼓励和回应,也不在意他人的褒贬和说辞。不会因为兴奋而叫嚣,不会因为低沉而去祈求他人理解, 懂得了要用诙谐的方式过正经的人生。”
于是,唐伯虎开始游山玩水。没钱了就卖字画,有钱了就留恋青楼,且行且走,半醉半醒,半疯半颠,在纵情声色中,发泄着怀才不遇的苦闷。
后来,宁王朱宸濠听说他的名气,重金聘他去当参谋。唐伯虎看透他想谋反,就喝尿、吃屎加裸奔。众人看他不正常,无不叹息,只好放手不再强留,唐伯虎也因此逃过一劫。
在遍地凉薄中苦撑过后,忠于自己,随性而活,成就了另一个唐伯虎。
他因此激发了更深刻的思考,并将其渗透到了诗词、书画的创作中,开创出新的立意,在艺术上成就。
如《骑驴思归图》、《山路松声图》、《事茗图》、《王蜀宫妓图》、《李端端落籍图》、《秋风纨扇图》、《枯槎鸜鹆图》等等。
这些作品自成高格,有着独特的个性和韵味,在唐伯虎身后逐年升值,持续增加,被世界各大博物馆珍藏,铭刻在历史的册页中。
悲凉在时间的长河中,被尊重和敬佩代替,最终命运用这种方式让唐伯虎永远鲜活。
人生可能就是如此,每个人都有专属的位置,担起这独特的使命,生命才能拥有真正的刻度。半世坎坷终遇知己,桃花庵里长眠此生幸运的是,不管唐伯虎变成何种摸样,依然有人看见他的真心,懂得他的所思所想和悲欢离合。
留恋青楼的时候,唐伯虎遇到了人生的知己沈九娘,这成为他悲凉人生中最大的一抹亮色。沈九娘虽然只是一个妓女,却极为贤惠端雅,她的柔情抚慰了唐伯虎的心底悲凉。
唐伯虎走出人生低谷,便为沈九娘赎身。他们在桃花坞购买了一处房产,结为了夫妻,重新开始。
桃花坞原是宋代枢密章粢的别墅,到了明代已经破败,但有情人自有百种甜蜜,填满不如意的人生,生活环境的优劣也不在意了。
他们都喜欢桃花,便用桃树给爱巢做装饰,取名为“桃花庵”。
桃花坞因沈九娘而温馨,成了唐伯虎精神的寄托处。沈九娘为他生下了可爱的女儿,帮助他打理日常生活,替他招待朋友。
然而,好梦难圆,一个弱女子终究无法扛起生活的巨桨。
为生计操劳,耗尽了沈九娘最后一丝力气,几年后便去世了。痛失挚爱,唐伯虎自此看透人生,再也没有继娶妻室。
《金刚经》中著名的“六如偈”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寂寞坐断,悲伤过尽,苦涩尝遍,唐伯虎晚年皈依佛法,号称“六如居士”,在修行中度过了余生。
公元1532年,唐伯虎在桃花坞写下了人生最后的作品《临终诗》。
没有了沈九娘,他一贫如洗,身后凄凉,家里连丧葬费也没有,还好他还有祝枝山。
一直以来,祝枝山都陪伴着唐伯虎,低谷时鼓励他崛起,购买了桃花坞之后,就与其诗酒书画做着蓝颜知己。
此时祝枝山更是侠义出手,为唐伯虎置办了墓地,将其葬在了桃花庵附近。
有人说,真正活出时间长度的人,往往都经过生活的淬炼。
纵观唐伯虎一生,一直都在随命运飘零,也一直都在与不幸缠斗。但他始终保持着自己的真诚,初心,率性,得到过知己和真心爱人,也在时间里开悟,最终拥抱成就。
人生挫折是必然,从千疮百孔中突围,是一种常态,区别在经历的多与少。
因为只有是经历,才让人真正学会淡看风云,忠于自我,学会屏蔽噪杂,学会专注。
认清逆境,鄙弃逆境,直面逆境,活一生,承受一生,修行一生。
熬过一切,懂了顺势而为,在自己擅长的地方用力,就是过好了这一生。
|
CopyRight © 2016-2022 HuaChaoqq.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起飞页提供免费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