葱茏的森林里,一只出来觅食的狐狸无意中踩到猎人布下的陷阱,一条后腿霎时被锋利的捕兽夹咬住。
猎人看到猎物上钩,高兴的不行,正想从藏身的树桩后走出来,收下“战利品”。
这时,令人震惊的一幕发生了,只见狐狸转过头张开嘴,露出锋利的牙齿,对着自己的后腿就是猛的撕咬,刺眼的红色刹那喷溅而出,猎人愣住了!
眨眼间,狐狸已经一瘸一拐逃入了前方的密林之中,徒留一串红色的足迹和在捕兽夹上还微微颤动的小后腿。
设想一下,如果故事里的狐狸誓死不肯抽出自己的后腿,那么,后果会是如何?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其实都会因小失大,由于过于紧攥反而失去更多,这是执念。
网剧《灵魂摆渡》里说:“每个人都有无法放弃的执念,为着这执念,我们背弃神潜于幽暗的河底,化身般若,一去不返。”
生在这世间,我们每个人都有着属于自己的执念。但很多时候,当你把手掌牢牢握成拳,光就透不进你的生活。
金庸先生的《天龙八部》里,有一个非常悲情的人物——慕容复。
慕容复从小就被父亲教育,要光复大燕,这是他名字里“复”字的由来。为此,他机关算尽,无所不用其极。
在少室山,为了争夺武林盟主之位,不惜和游坦之一起夹攻主角萧峰;在西夏,为了成为驸马,不惜逼深爱自己的王语嫣投井自尽;后来,为了和大理皇室联结,他更是拜“四大恶人”之首的段延庆为义父,亲手解决掉对自己忠心耿耿的家臣包不同,又残杀了段正淳的五位夫人。
纵观整部《天龙八部》,慕容复做了无数天理难容的恶事、坏事,可他从来不觉得后悔,在心里,他认为只要能够光复燕国,任何牺牲都是值得的。
奋斗一生的名声鸡飞蛋打,最爱他的女人离他而去,兴复大燕国的构想一次又一次地破灭。
在他人生的终局里,疯疯癫癫的慕容复嘴里叼着青草,让一群黄口小儿给自己行跪拜之礼,喊一声“万岁万万岁”就给一颗糖吃。原本英俊倜傥的美少年彻底成了一个痴傻之人,令人无限唏嘘。
其实,当你紧紧地攥住某一个信念或事物,让它成为你一生的偏执时,它就会无时无刻地蚕食你、消耗你。
很多时候,过强的执念,正是这样,将人狠狠地拖入深渊。
将目光从窄窄的一隅挪开,才能看到更加广阔的天地,更加多元的人生。
李斯特说过一句话:“人最高尚行为除了传播真理外,就是放弃错误。”
古人云“壮士断腕”,在故事里,狐狸放弃的是一条后腿,捡回来的却是一条性命。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知道的人不在少数。可你知道故事的后续如何么?
当时勾践手底下有两大谋士,一位是范蠡,一位是文种。
范蠡被后世称为“商圣”和“文财神”,他献策勾践,让勾践劝农桑、务积谷、不乱民功、不逆天时,稳定了越过的国计民生。
文种则相当于勾践的“诸葛亮”,为勾践献上《伐吴七术》,勾践仅用了当中的三条计谋就打败了吴王夫差。
然而灭吴大业结束后,范蠡却对文种说,咱们的王是个可以共患难,不能共富贵的人。
他建议文种和自己一起就此归隐山林,远离喧嚣。为此还写了一封信给文种,信里头说:“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
然而文种不听,他不愿意舍弃已经到手的功名富贵,终于没有随范蠡而去。
结果,范蠡的下半生归隐山林,潇洒自在,迄今山东、苏杭一带还有海量关于他的传说;
“先生当初给我出了七条对付吴国的策略,我只用三条便打败了吴国,剩下四条在你那里,你用这四条去地下,为寡人的先王们而战吧。”
两相比对,你会发现,该放下时该放下,该舍得处该舍得。
莲因舍弃牡丹的雍容而圣洁,虹因舍弃磐石的永恒而炫彩,山因舍弃水的曲折而伟岸。
《礼记·大学》里说:“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
东汉著名的经学家马融本想给《左氏春秋》作注,当他知道贾逵、郑众已有注本,马上便取过来观阅。
他说:“贾逵的注本精深而不广博,郑众的注本广博而不精深,既要精深又得兼广博,就凭我个人怎么可能呢?”
于是他打消了注解《左氏春秋》的念头,转而主攻《离骚》和《孝经》,后来成就斐然。
很多时候,“知止”不是一种怯懦和畏难,它是充分衡量完自身实际后的理性选择。
这是历史上经典的友情故事,但如若细品,你不但能够读到鲍叔牙对朋友的情谊,更可以体会到他的“知止智慧”。
后来,鲍叔牙受到齐桓公极高的礼遇,桓公想封他为宰相。
这绝不仅仅是出于仗义,更是因为他对自己,对管仲,对齐桓公的称霸之心有着很深的体悟。
他告诉齐桓公:“我与管仲相比,有五点不如他:宽厚仁慈,能安抚百姓,我不如他;治理国家,能抓住根本,我不如他;忠信可结诸侯,我不如他;给国家制定规范礼仪,我不如他;能站在军门前指挥练武,使将士勇气百倍,我更不如他。”
最后,原本和齐桓公有仇的管仲官拜丞相,辅佐齐桓公成为了“春秋五霸”之一。
他们不仅把控住了自己的人生,更可以为他人增添一抹光亮。
数十年寒暑,必然会面对风吹雨淋、虫蛇虎豹,猎人的陷阱也将无处不在。
“狐狸哲学”中传递的智慧,吃透了,便能影响我们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