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碑林博物馆是陕西创建最早的博物馆,是一座以收藏、研究和陈列历代碑石、墓志及石刻造像为主的艺术博物馆。 馆区由孔庙、碑林、石刻艺术室三部分组成,占地面积 31900平方余米,馆藏文物 11000余件,11个展室。 最著名的是颜真卿、柳公权、怀素等书法名家的碑刻,还有《石台孝经》和《开成石经》两块唐代碑刻。 馆内不仅有石碑,还有石刻艺术品以及一些其他的文物展示。
西安古城南部的碑林博物馆,可谓是中国“最古老”的博物馆了。它的前身曾是西安孔庙,而唐朝时的国子监就在附近,这让孔庙内的一砖一瓦皆为翰墨浸染。
而今天的博物馆,在孔庙原有的规模上加以扩建,主要分为碑林、孔庙、西安石刻艺术室、石刻艺术馆和临时展览五部分,内含超过4000件的石碑、石刻造像等文物,显然比园内同样有着百年历史的古朴建筑更加吸引眼球;在这之中,布满名家手书真迹的石碑,又是博物馆内诸多展品中的重头戏。不论你对书法艺术是否感兴趣,都会在此重新领略到汉字的结构之美。
碑林应该看什么?
碑林内设有碑室七座,以及碑廊和碑亭各八座。对于书法爱好者而言,这里无疑是“圣殿”般的存在——林立的石碑上几乎有着历代所有书法名家的踪迹,颜真卿的雄秀端庄、欧阳询的严谨工整、王羲之的细腻多变、柳公权的遒劲严紧,都能让游人能够几乎零距离地细致观赏,而处处碑文所记录的内容,也不失为是了解古代历史上无数个重大时刻的一手资料:
《大秦景教流行碑》:记载了唐代基督教传入中国的情况,因于唐建中二年(公元781年)在长安大秦寺落成而得名,属于国宝级文物;
《大唐三藏圣教序碑》:这篇歌颂玄奘法师的文章由唐太宗李世民亲自撰写,碑文的书法则是王羲之手书,此石碑在历史文化和书法艺术上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颜氏家庙碑》:书法名家颜真卿为其父颜惟贞刻立,碑文记述了颜氏家族的起起落落,为碑林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开成石经》:共镌刻超过65万字,内容包括《周易》、《尚书》、《诗经》、《周礼》、等儒家最重要的12部典籍,是研究中国经书历史的重要资料;
《断千字文》:唐书法家张旭的草书代表作;
……
从这些历久弥新的石碑中,我们得以通过历代人文墨客所崇尚的书法艺术,窥见历史上不同时期的社会风尚,不少头发花白的老者在石碑前驻足静静欣赏,也成为了碑林中颇为动人的独特画面。
若是运气好,你还能偶遇碑林内的工作人员拓印碑文,听他们讲讲石碑背后的故事。
还有什么值得看?
碑林博物馆不只有石碑——中庭广场上的景云钟,石刻艺术室的李寿墓石刻与昭陵六骏,同样是博物馆内的“灵魂”展品所在:
景云钟:唐代景龙观所铸的青铜钟,为国家一级文物,也是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钟身正面铸有唐睿宗李旦撰写的骈体铭文,是他仅遗于世的绝少手笔。
即便你没见过这口钟的样子,但你一定听过它的声音——每年中央电视台春晚的零点钟声,便来自景云钟。
李寿墓门
李寿墓石刻:唐代李寿(唐高祖李渊的堂弟,享年54岁)墓内的石刻,其包含的兽首龟形墓志在全国考古界都属罕见,石椁也被称为唐代石雕艺术的典范,也是博物馆内的国宝级文物。
昭陵六骏:这是唐贞观十年(公元637年)立于唐太宗昭陵内的6块大型浮雕石刻,刻有六匹随唐太宗征战沙场的战马,此石刻相传为工艺家阎立德和画家阎立本所作,手法高超,线条流畅,是享誉世界的石雕艺术珍品。
可惜的是,昭陵六骏中曾有两石刻在1914年被盗,随后流失海外,现藏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其余四块在盗运时被截获,辗转流传,最终得以进入西安碑林博物馆。
昭陵六骏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高超的艺术性,也正是受其影响,唐朝之后的“六骏”美术广泛流行。这是一组集历史、考古、艺术视赏、社会价值于一身的文物精品。
此外,你还可以在石刻艺术馆内,看看以“长安佛韵”为主题的佛像展览,这里的约150件北魏至宋代石刻造像,都代表着不同时期佛教艺术的最高水平;或者在博物馆入口处附近的孔庙,感受这座旧时西安城内地标建筑的古风遗韵——面广九间,进深五间,上盖黄色琉璃瓦,下起朱红色砖墙,至今看起来都显得庄严赫赫,气势非凡。
参观Tips
门票信息:
淡季(12月1日-次年2月28日)50元旺季(3月1日-11月30日)65元
可搜索微信公众号
@西安碑林博物馆,点击
服务购票
开放时间:
3月1日-6月30日,9月1日-11月30日 8:00-18:30
7月1日-8月31日 8:00-19:00
12月1日-次年2月28日 8:0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