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西侧的宝鸡是一座被长安盛名掩盖的城市,但实际上却同样有着魅力非凡的历史底蕴:周秦王朝从宝鸡诞生,“凤鸣岐山”也让这里的岐山声名远扬(当然还有再来“亿”碗的岐山臊子面),而对于文保旅行爱好者而言,有着“青铜器之乡”的宝鸡,无疑以宝鸡青铜器博物院最有吸引力——作为一座地级市的博物馆,却冠以“博物院”之名,足以见其所藏之丰。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为中国最大且是唯一的青铜器博物馆,地处“炎帝故里、青铜器之乡,佛骨圣地、社火之乡”陕西省宝鸡市,是全国唯一的以青铜器命名的专题博物馆。主体建筑面积10000平方米左右,为风格独特的“平台五鼎”造型,气势雄伟,新颖别致,浓缩了西周列鼎制度的深刻内涵。被列为中国青铜器收藏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是西部重镇宝鸡的标志性建筑。 全院由青铜之乡、周礼之邦、帝国之路、智慧之光等部分组成。馆藏有何尊、折觥、厉王胡簋、墙盘、秦公镈、卫鼎等一千多件青铜器。
博物院速览
作为全国最大的青铜器博物馆,“青铜器”的概念被完美融入了博物馆的建筑设计本身——高台门阙、青铜厚土的建筑语言,形似“平台五鼎”,让游人在远远看到它时便已能感受到属于远古时代的金属厚重质感。
走进博物馆内则更让你惊艳——馆藏文物12000余件,单是建国后发掘的文物,就足以支撑起一部完整的中国青铜器编年史。120余件一级文物中,你能看到何尊、折觥、胡簋、墙盘、秦公镈......件件都是大有来头的国之瑰宝。由于馆藏数目众多,我们只在此推荐部分国宝级的文物,如果有机会前往,一定不能错过👇
博物馆“顶流”展品大盘点
逨(lái)鼎
逨鼎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所藏逨鼎一共12件,分为
周宣王42年逨鼎两件和
周宣王43年逨鼎十件。器内铸铭文共25行281字,铭刻了周王命
逨辅佐长父,征伐戎狄,受到周王室册封奖励的事迹,时间、地点、原因等各种细节都被详细记录了下来。
几件逨鼎器型完好,其颜色尤其值得一看——今天我们能看到的大部分出土青铜器,大多因为氧化而呈墨绿色,但这些逨鼎身上仍有青铜器最初的“吉金色”,让人不难想象到它们曾经是多么金光闪闪、璀璨大气。
汉代以前的文献多称青铜为“金”,称精纯而美好的青铜为“吉金”——这是因为用这些珍贵的青铜铸造出来的器物发出金色的光芒,看上去非常吉祥,所以实际上,金色才是古代青铜器的原色。
逨盘
逨盘
逨盘
被誉为“中国第一盘”的逨盘,高20.4厘米,口径53.6厘米,腹部装饰窃曲纹,辅首为兽衔环,西周时期被用作盛水器。盘内底铸有铭文21行,明确的记载了西周王室的变迁及年代世系。逨盘中的文字第一次印证了《史记·周本纪》中所记的西周诸王名号,也证实了《史记》所述文字的真实性,其价值因此不言而喻。
墙盘
墙盘
诞生于西周的墙盘,被列为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名单。墙盘盘型巨大,腹部和圈足分别饰以凤纹和兽体卷曲纹,雷纹填地,底部铸有铭文284字。墙盘中文字记述了周王的政绩,同司马迁的《史记·周本纪》中的内容基本吻合,也是历史学家极为重视的研究资料。
折觥
折觥
折觥是古人使用的酒器,也是今天最重要的国宝级文物之一。其呈长方形,分为盖与器身两部分,盖的头端呈兽形,高鼻鼓目,两齿外露,长有两只巨大曲角;器身装饰有一个饕餮纹面,饕餮的头端又加铸了两只立体的兽耳。这件青铜器造型复杂,制作工艺也相当精湛,不愧为古代青铜器铸造的“巅峰之作”。
何尊
何尊
何尊
何尊是西周早期名叫
何的西周宗室所作的祭器,也是宝鸡青铜器博物院的
镇馆之宝,呈圆口棱方体,腹足有精美的高浮雕兽面纹,角端突出于器表。
何尊内底铸有铭文122字,其中的“宅兹中国”四字,是目前所知“中国”一词的最早出现。此外,何尊内所刻文字能与《尚书》、《召诰》等文献记载互证,起到了证实补史的作用,也为西周历史的研究和青铜器的断代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㝬(hú)簋(guǐ)
㝬簋
㝬簋
㝬簋是商周青铜簋中最大的一件,也同属中国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这是周厉王为祭祀先祖而铸,形体高大魁伟。整个器型为方底座,圆形腹,高圈足,凤鸟形双附耳,上圆下方的造型,正是象征着“天圆地方”的寓意。器底座上又饰竖条瓦楞纹,腹上部和圈足各饰一圈钩云纹,整体器型精美,古拙典雅。
秦公镈(bó)
秦公镈
秦公镈是春秋时期的击奏体鸣乐器,外形酷似一口大钟,镈上饰有精美的花纹,鼓部齐平,中起四道飞棱,形状是九条蟠曲的飞龙,造型浑然大气,却又不乏繁复精致的细节。
除此之外,秦公镈也是研究秦代先祖的历史、春秋早期秦地的青铜铸冶技术和音乐文化的重要资料。秦公镈的环形带状部位刻有铭文,其文字舒展,行列疏朗,字法亦流美遒宛,也是古时大篆书法作品的重要表现。
参观Tips
门票信息:通过微信公众号@宝鸡青铜器博物馆提前预约,出示身份证免费参观
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9:00-17:00,周一闭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