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著名茶产区很多,但能够将山水风景、历史人文与制茶传统一同呈现的旅行目的地,可能非武夷山莫属。在武夷山,你可以学习关于武夷岩茶和大红袍的关联,到茶园的茶香请雾中体验采茶的快乐,还可以和茶人一同品茶,挑选自己最心仪的那杯茶。
什么是武夷岩茶?
在成为闻名全国的风景区之前,武夷山区早已是一处重要的茶产区,茶人们世代居住在山中以茶为生,在明清时即已通过晋商走万里茶路将产出的茶叶远销北亚和欧洲。如今武夷茶人仍然靠山吃山,他们把茶园叫做“山场”,把生长在山场岩缝之间的茶树叫做“岩茶”。



区别于其他的乌龙茶,武夷岩茶品尝起来有一种来自岩石风骨的“岩韵”。在茶界的术语中,“武夷岩茶”是武夷山区出产的几种乌龙茶的总称,主要包括了大红袍、肉桂和水仙。这三种茶的茶树品种有区别,在制茶的工艺上也有微妙的不同之处,因此三种茶各有各的突出风味和特点,例如水仙汤味清爽有兰花香气,肉桂有类似于香料桂皮的辛辣感,而最有名的大红袍则被认为具有最锋利的岩韵。



大红袍的盛名盖住了其他岩茶的风头,几乎成为了武夷岩茶的代称,其实它只是其中的一种。不过严格意义来说,真正的大红袍只产自九龙窠岩壁上的三株六从。由于古茶树数量稀微且繁殖能力底,在1980年代时,茶叶研究所利用无性繁殖技术“复制”了新的大红袍幼株,之后才有了如今市面可见的纯种大红袍。
想体验武夷山茶人的仪式感?每年惊蛰节气时,茶人会站在山场旁的喊山台上呼唤“茶发芽,茶长好”,用传统仪式喊山把茶树从冬季的蛰伏中叫醒。每年开始采茶的仪式叫做开山,通常在夏至前三天举行,茶人们清晨上山祭拜制茶祖师后便开始采摘茶叶,整个过程都要保持安静,直到太阳升起才可以开始说话,这标志着开山仪式的结束,也开启了忙碌的制茶季。
武夷岩茶的制作工艺属于乌龙茶的做法,但步骤更为复杂。采摘后依次按晒青、摇青和炒青三个步骤来先后处理:晒青让茶叶在阳光下初步失去水分,摇青通过茶叶互相撞击激出茶香,并在发酵的同时呈现“绿叶镶红边”的外观,炒青则用高温来终止发酵进程,使茶叶停留在半发酵的状态。之后再通过揉捻、初烘和复焙等过程,让最终制成的茶叶条索紧实色泽光润,并带上炭焙烟熏的特殊香气。
在哪里采茶?
带孩子出游的家庭可以参加武夷山岩茶制作与茶文化亲子体验一日游,这条一日游线路的亮点有到茶园识茶采茶并跟随师傅学习制茶,而且还包含了由本地茶人带领参观下梅古村的独特体验,让孩子可以一边品尝下梅特色小吃,一边听万里茶路第一村的故事,在玩乐中认识世界。
想要留下富有仪式感的采茶美照?武夷山采茶汉服换装一日游就能满足你。除了使用斗笠和背篓等古朴工具采茶,并提供漂亮的汉服在室内换装拍照,这条线路的特别之处还在于能让你深入探秘正岩山场:位于武夷山核心区的山场才可以被称为“正岩山场”,该线路的采茶山场位于八行窠,是一处外人难入的正岩山场。此外,无论参加申时茶会还是漫步岩骨花香漫游道,一静一动都是雅致的体验。
武夷岩茶如何选?
大红袍、肉桂和水仙是武夷岩茶的三种代表,其中大红袍名声最大且产量最低,因此价格最为高昂。当地制茶师傅坦诚透露,如今市场上常见的大红袍,其实都是拼配大红袍,即用不同品种的茶叶来拼配,例如用产量大的水仙来做基底,再用肉桂来提香。拼配并非以次充好,对茶叶品质和拼配比例都有严格的要求,也很依赖制茶师的知识、经验和味觉。

武夷山大红袍

武夷山大红袍

武夷山大红袍
与拼配大红袍相对的还有传说级别的母树大红袍,以及用无性繁殖大红袍茶株制作的纯种大红袍。不过由于大红袍茶株的种植历史只有四十年,茶叶的品质和制作工艺都还处于探索的阶段,所以购买时不太有必要去追求“纯种”。

武夷山水仙茶

武夷山水仙茶

武夷山水仙茶
此外,单一茶种制成的茶叶都被称为纯料茶,最常见的便是水仙或肉桂。即使都是水仙或肉桂,但不同山场的阳光、水质和土壤会赋予同样茶种不同的滋味,例如牛栏坑的“牛肉”肉桂和马头岩的“马肉”肉桂,细品起来都有微妙的区别。
对于挑选武夷岩茶,制茶师傅的建议是先定好接受的价格范围,请店家多提供几种不同风味的茶叶来品尝。不论是拼配茶还是纯料茶都多喝几泡,并且注意观汤色看留香,最后再选择自己喜欢的茶。
每年8月,武夷山茶人都会举办盛大的斗茶节,场地在在武夷山风景区北面的天心村。这时每户茶人带着自己的得意之作来参加比赛。在斗茶节上你不仅可以凑热闹,也可以在制茶师傅的指导下仔细品尝和挑选好茶。